目前分類:健康資訊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來自朋友的分享,覺得十分有道理,所以上傳分享給更多朋友--

我們缺的不是藥,而是營養

《未來醫學的發展趨勢》 ——營養醫學

你知道嗎?營養可以治病,多久治愈?
大約6個月。這對國人來說還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概念。很人都認為疾病只有用藥物去治療,營養怎麼可能被用來治病呢?

一、營養是生命的源泉。

讓我們來看這樣一個事實:如果一個健康的人7 —10天不吃任何食物,你說會發生什麼事情?不容置疑,這個人肯定會死掉。

人用來維持生命的主要東西,除了空氣和水以外,就是食物,也就是食物裏面的營養,給予了人的生命。營養是生命的源泉,從人的胚胎形成的一瞬間到人的生命結束,營養無時無刻不滋養著人的生命,這就是“營養與生命”的關係。

二、藥物控制疾病。

看看我們身邊身患疾病的人: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風、B肝、脂肪肝、甲亢、關節炎、胃炎、嚴重失眠、癌症等,面對這一大堆常見慢性病,通過藥物可以將疾病治愈?其實藥物頂多就是將慢性病症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文章標籤

K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症患者飲食均衡營養足 可提高治癒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許多癌友在進行化療、放療期間,常有經神疲憊、怠倦、消瘦乏力等症狀,造成食欲不佳,越吃越少、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家人想要燉補品補充營養,但卻擔心吃太好,反而會養大癌細胞。康聯預防醫學營養師趙思姿表示,建議病患吃東西應掌握「少量多餐」的原則,可先訂好正餐、點心時段,養成時間一到就吃的習慣,且先吃比較營養的食物,以能維持體力作為首要條件。

趙思姿指出,營養不良幾乎是癌症病人最常遇到的問題,然而病患的營養狀況卻關係著治療的成敗。事實上,若能有積極性營養照護或補充,將可有效改善癌友的營養狀況,提高治癒率及存活率。其實均衡的營養補充對癌症病人是非常重要,不必因人云亦云,對食物過度禁忌或心生害怕,如造成營養不足反而不好。各種食物均衡吃,沒有哪種食物「特別好」,只要不讓體重大幅下降、體力變差,就能穩定病情並提高治癒率。

癌友的營養需求與一般人並無太大差異,飲食原則還是以均衡為主,六大類食物,即五穀根莖類、魚肉豆蛋類、奶類、蔬菜、水果、油脂等,都應有足夠的質與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癌症治療期中,應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以利修補因手術、化療、放療而受傷的組織。雖然癌患的飲食沒有太大禁忌,但如果因為治療而導致免疫力下降,就必須小心生食或食材不潔可能造成的感染問題。

家屬若可在家準備餐食,建議烹調方式應多樣化,佐以溫和的調味料,豐富食材風味,以增加食欲。休息時可多參與日常活動,飯前可稍做散步以促進腸胃蠕動,有效增進食欲。坊間也有針對特定腫瘤設計的營養品,但售價不低,可考量本身經濟能力後,與營養師或專業人員諮詢後補充食用。

------------------

人體每天所需要補充的根莖葉花果,以及26種微量元素

你今天補充了多少呢???

文章標籤

K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輕人吃重鹹 逾7成不知患高血壓

 

12人有1人 得高血壓

〔自由時報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年輕人要多注意自己的血壓了!衛生署國健局調查發現,國內每十二位二十歲到三十九歲e世代年輕人,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壓,更有四分之三的人渾然不知自己罹患了高血壓,主要是因為年輕族群常外食,往往不知不覺鈉攝取量超標,加上又不常去量血壓。

二○一二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報告指出,高血壓在造成世人死亡的危險因子中排第一名,全球六十億人口中每年約十三%的人死於高血壓,WHO今年四月七日世界健康日的主題,即在呼籲民眾重視高血壓的危害,降低心臟病及中風的發生。

常外食 鈉攝取量超標

國健局局長邱淑媞表示,飲食中的鈉鹽攝取過多是國人血壓升高及罹患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WHO建議每人每日鈉攝取量最好不超過二千毫克,但根據國健局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國內十九到三十歲的民眾,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男性四千五百九十九毫克,女性四千零九十六毫克,亦即十九到三十歲的男、女性鈉攝取量已達建議值的二.三倍及二倍。

邱淑媞指出,時下年輕人聚會或聚餐常喜歡吃火鍋,且偏愛重口味的麻辣鍋、酸菜白肉鍋等,再加上搭配醬油、沙茶醬、豆腐乳沾醬等含鈉量高的醬料,一人份麻辣鍋加上一碟沙茶沾醬含鈉量就高達六千四百毫克,一人份酸菜白肉鍋加上一碟豆腐乳沾醬的含鈉量也高達五千一百毫克,一頓飯吃下的鈉就高得驚人!

中風等疾病 風險倍增

K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自 天下文化雜誌

破除睡眠的五大迷思

美國勞工因睡眠不足影響工作,讓美國一年損失一.九兆台幣產值,等於半個鴻海營收。失眠的影響深遠,讓許多企業,也把睡眠列為重要的管理。

台灣睡眠醫學會最近調查,全台每五人中,就有一人為失眠所苦,包括入睡困難、早醒、半夜醒來不易再入睡等,影響白天生活。

尤其,持續超過一個月以上睡不好,變成慢性失眠,「睡覺」就是沉重的負擔。

曾有媒體報導,一位女業務員嚴重焦慮失眠,每天要吞六十顆安眠藥丸。甚至為了拿到更多藥,她到處逛醫院,一年就醫次數近五百八十次,幾乎一天要看兩次,引起健保單位關切。

「很多失眠的人有預期焦慮,一到天黑就在想,怎麼辦會睡不好!」新光醫院精神科主任王恩南觀察。

他曾遇到病人為了「一定要睡著」,在臥室放了八個鐘,讓自己一睜眼就能知道睡了多久。結果,「看完最後一個鐘,太陽也出來了!」王恩南轉述失眠者的無奈。

各年齡層,包括兒童,都可能失眠。其中,「三十歲到六十歲的中壯年人,是高危險群,」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濘宏說。

他進一步分析,失眠有四成是因為壓力、焦慮、憂鬱等心理因素。另外,遺傳、疾病,或疾病合併心理問題等,也會引起失眠。

文章標籤

Kr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